掩耳盗铃文言文原文与翻译详解

更新时间:2024-05-14 17:57:44   人气:3825
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《掩耳盗钟》这篇寓言故事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,为我们揭示了自欺欺人的荒谬性。以下是基于《掩耳盗铃》这一典故进行详细解读的文章。

“掩耳盗钟”出自于刘向所编纂的《说苑·政理》,其原文为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,则鍾大不可负;以椎毁之,鐘铿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 这段文字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范家败落后的一个趣事:有人想偷一口大钟,因无法搬动便打算将其砸碎带走。然而当他用锤子敲击时,铜钟发出巨大的声响。他害怕别人听到声音来抢他的财物,于是就捂住了自己的耳朵,以为自己听不见就可以让所有人都不知情。

详译如下:

当范氏家族衰落之时,在民间有一个得到了一口大钟的人想要将它背回家去,但由于这口钟体积庞大,并不适合搬运携带。无奈之下,此人决定使用工具破坏掉大钟以便携取碎片。但每当下锤撞击之际,大钟便会震响出宏亮的声音。这个窃贼担心周围的居民听见钟声后会赶来阻止或争夺,因此匆忙之中将自己的双耳紧紧地捂住,天真地认为只要他自己听不到那刺耳的钟鸣之声,那么全世界的人都不会知道他在行此盗窃之举。

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在于讽刺那些自我欺骗、无视现实的人。“掩耳盗钟”的行为昭示着一种典型的逃避主义心理——人们往往选择忽视问题的存在或者假装没有意识到错误的行为,试图以此规避责任并达到自身的私利目的。这种现象警示我们面对事实应保持清醒理智的态度,不能因为主观上拒绝接受真相就能改变客观存在的实际状况。

总结而言,“掩耳盗钟”作为一则流传千年的经典寓言,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人性中的某些弱点及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,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,那就是要勇于直面困难,正视自身的问题,切勿抱持侥幸心态行事,以免陷入“掩耳盗钟式”的无知与可笑境地中。